丽江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及其经验探析

来源:丽江日报 日期:2018-07-03 16:06: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40年只是短暂的瞬间;在现实的生活中,40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40前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创了中国发展的新纪元。地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曾经集边远、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丽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40年的时光里华丽转身,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变成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享誉中外的世界级旅游文化名城。丽江和全国一样,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谱写了改革开放40年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在丽江大地上展现出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发展美景。

  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之初的丽江,交通不便,封闭落后,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习惯。回首过去40年,丽江也曾接受“以粮为纲”“无工不富”的发展思路,但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不足的现实,制约了丽江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前10年,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快,1978年—1988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丽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只有1%,全省倒数第三,财政收入全省倒数第五。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未能找到符合丽江实际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丽江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为指针,结合丽江改革开放前10年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开展区情调查研究,认真探索有丽江特色的发展路子。解放思想大讨论明确提出了“四破除、四树立”:一是破除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的思想束缚,树立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树立敢闯、敢试、敢干的积极进取观念;二是破除墨守成规、照搬书本和外地经验的僵化观念,树立认清丽江区情,坚持从丽江实际出发,建设有丽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的观点;三是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闭守旧思想,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点;四是破除两眼向上、两手向上的“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自强观念。在解放思想、认识区情、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丽江人深刻地认识到:丽江的农业,因为自然条件的立体性、分散性、交通运输不便和农民素质较低等原因,虽为基础产业,但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丽江的工业因为起点低、基础差、远离市场、技术落后.缺乏市场和劳动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成为支柱产业,这就破除了“以粮为纲”“无工不富”的发展思路的束缚。最终,丽江人形成了共识:只有发展旅游业,才是既符合丽江实际,又具有比较优势的正确选择。1994年,云南省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议,提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带动迪庆,启动怒江”的发展思路,坚定了丽江走“旅游先导”的优势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信心。此后,丽江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逐步把丽江打造成旅游精品胜地,支撑和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7级大地震,得到了国内国外的大力援助,这些援助资金不仅用于恢复重建,而且还大大改善了丽江的基础设施,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宾馆酒店、文化展演场所等旅游设施建设,丽江变大灾难为大机遇,迎来了大发展。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10年,丽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步伐。丽江坚持“文化就是财富”的新理念,以辩证的眼光认识文化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抽象财富,而且是可以转换为物质层面的现实财富,改变把文化装进“象牙塔”里存起来,把文化和经济割裂开来的陈旧观念,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把文化产业放在支柱产业、龙头产业的重要位置,一抓到底,抓出了成效。2003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考察丽江时,充分肯定了丽江文化产业建设取得的成绩,丽江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9个试点城市之一。丽江文化体制改革成果丰硕,涌现出许多成功典范:宣科先生采用现代商业手段运作纳西古乐并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丽江民族文化品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恢复重建木府并设立丽江古城博物院;招商引资深圳能量实业有限公司与文化体制改革单位丽江歌舞团合作组建雪山演艺有限公司并上演大型民族歌舞节目《丽水金沙》;引进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著名导演并与他们合作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实景演出剧目《印象丽江》。在丽江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年会上,丽江保护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经验,被与会的中外专家誉为“丽江模式”,并形成会议宣言在亚太地区推广。

  改革开放的第四个10年,丽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市情的再认识,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旅游强市、水能富市、和谐兴市、人才推动和全面开放六大战略,不断加快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文化繁荣、生态一流、法治优良、人民幸福的目标。生态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成为丽江发展的新亮点。丽江境内海拔差距达4000多米,立体气候明显,药用和观赏植物有3300余种,是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特征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之一,被誉为“植物王国”“药材之乡”,具有发展生态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过多年努力,已建成生态产业基地473.4万亩,全市一区四县被认定为“云药之乡”,“程海螺旋藻”、“华坪芒果”等获得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丽江境内有大小河流90多条,金沙江在丽江境内的流程达615公里,年流量90亿立方,国家在金沙江中游规划有“一库八级”大型水电站,丽江还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清洁能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随着金沙江中游六级水电站建成投产,丽江已经成为了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之一。

  40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40年努力拼搏,成就辉煌。1978年,丽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58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54万元。到2017年,丽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39.5亿元,是1978年的204.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0403元,是1978年的7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9520元,是1978年14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到40.06亿元,是1978年的307倍;固定资产投入增加到402.2亿元,是1978年155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117.7亿元,是1978年的158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丽江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丽江还荣获了“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欧洲人最喜欢的中国旅游城市”等称号。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于丽江来说,就是要全面对标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优势全面彰显,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丽江打造成国际一流特色城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展示窗口,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

  二、经验探析

  回顾丽江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总结丽江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我们得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1.解放思想,提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过去40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归根结底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过程本身就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没有“破”就不会有“立”,“破” 是为了更好的“立”,“破”与“立”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辩证过程,处理好这对关系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丽江在解放思想方面的“四破四立”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正是在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基础上,丽江才提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建设丽江民族文化大区并对东巴文化、丽江古城等珍稀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于1981年成立东巴文化研究室,1986年和志强省长批示务必完整保留丽江古城。

  20世纪90年代提出弘扬“丽江精神”,创造“丽江速度”,建设重要的“国际旅游景区、民族文化大区、绿色生态大区”的构想。进入新世纪,丽江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旅游发展二次创业”,并形成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丽江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旅游强市、水能富市、和谐兴市、人才推动和全面开放”六大战略。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建设”的三基地一窗口一屏障发展思路。丽江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把丽江建设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展示窗口”。思路决定出路。丽江的发展思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认识不断深化而日趋完善,从而推动丽江不断迈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龙头带动,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丽江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发展旅游业,才是符合丽江实际的必然选择。选准旅游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后,丽江就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一心一意把旅游产业办成精品,做大做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并实施各有侧重又一脉相承的发展战略:“八五”期间“抓观念、打基础”,“九五”期间“抓机遇,促发展”,“十五”期间“抓质量,增效益”,“十一五”期间“旅游强市”。通过认真抓好旅游规划、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拓,丽江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丽江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龙头产业,并对其他产业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丽江旅游业逐步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会展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丽江旅游业逐步形成了以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为主体,以泸沽湖和老君山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一体两翼,仿佛雄鹰展翅高飞。丽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为核心,大力开拓海外客源市场,提高旅游产业发展国际化水平,把丽江建设成为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以区域合作为特点,积极发挥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旅游集散地功能;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把丽江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文化名城;以旅游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推动丽江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以龙头旅游企业带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努力把丽江打造成国际一流特色城镇。

  3.和谐发展,以民族团结进步引领社会建设。丽江在改革开放40年里能够得到大发展,除了找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继承发展了“和为贵”“和为先”的民族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建设和维护各民族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的社会大环境。丽江的纳西族有一种叫做“和合”的哲学文化理念。纳西族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非常重视与中央政权及周边民族的政治友好关系,非常重视坚持和为贵信为本的经济交往,非常重视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和谐文化建设。丽江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地方,11个世居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40年来,丽江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实施和谐兴市战略,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为丽江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展示窗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之路,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改革开放使我们富起来,改革开放必将使我们强起来。面向未来,丽江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随着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丽江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40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用奋斗不止的精神书写新时代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