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从不卑微

来源:丽江日报 日期:2018-06-27 09:26: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领袖有言,“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谆谆教导给予我们激励。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想起熟悉的一些有关劳动的人和事。

  父亲离开我已经一年有余,在他有生之年,总是勤劳付出,一生都在劳动。作为一个农民,他自己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有的是一年到头从早到晚的劳作习惯。在他晚年,生活条件有了好转,但本性不改,仍是操劳不已。65岁以后,自作主张从集市上买来几头小黄牛,春夏时节草长苗壮,每天不管阴晴风雨有一个自己固定的“节目”,就是割一担50斤左右的青草喂牛。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抢时收割成果,农历八月十五以后,农民地里的玉米收过,留下了一排排东倒西歪不甚齐整的玉米杆,父亲找到主人说明来意,主人都好予善施、欢快答应赠与,父亲将玉米杆砍来存贮好,作为过冬饲料。本村两家邻居专做豆腐与粉皮加工,父母亲经常添帮劳力,两家将用不完的泔水赠与父亲。傍晚,父亲推一张放置好水桶的推车,到邻居家将泔水拉回喂牛。因精心饲养,两三年以后,黄牛长得油光水滑,体肥膘壮。

  有几年,父亲在劳作之余,捡拾塑料瓶易拉罐,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卖给废旧收购商。有一位亲戚,专门给我来打电话,要我劝说父亲不要做如此之事,以免让村里人及亲戚说闲话。刚开始,我也对父亲的行为有些不悦,劝说过几次,但收效甚微,父亲还是我行我素。有一次,妹妹劝说他,可能话说重了一些,父亲恼怒回应说不偷不抢,有何丢人?自此以后,我也是任其作为,只是叮嘱他要注意安全。现在回想,他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怎么能停得下劳作的习惯呢?

  以前居住的小区,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平日早出晚归,听说在某个农贸市场经营蔬菜卖买,晚上回来时常稍带废旧纸箱等,在休息天早晚时段,小区住户倒垃圾的高峰期,老人就会赶到垃圾箱傍边,见到纸箱等就捡拾起来,堆放在小区一处不碍眼的地方。有一休息天,老人叫了一个收废旧的商贩,将捡拾的纸箱分批搬运,用老式杆秤一捆一捆称量,老人有说有笑,情绪愉悦,与商贩的交涉头脑清晰,有板有眼,算账利索准确,似乎找回了年轻时的成就感。

  在老家,年逾六旬的老人的身影还忙碌在山里田间,不是什么稀奇事。冬日某天清早,一个人走在家乡山道往上爬,气喘吁吁,汗水长淌,先闻其声,传来了“吱吱”的挑担摩擦声,看来是一个挑担的人稳步从山道走下来,等走近了才看清是本村同辈的一位阿哥,年近七十,刚从山上拉了一担松毛回家垫猪圈。

  家中母亲年近七旬,儿女们都要求她颐养天年,但她总是忙于家事,在农忙时节还下地干活。每到农忙,儿女们都叮嘱她要休养,不准下地,但她硬说身体还行,能顶一个劳力,还是在田间地头忙活自在。在平时,她忙于喂牛养猪,饲鸡养鹅,每天都要到村头的秧田里打捞一桶浮萍,说是绿色植物喂养的鸡鹅,下的蛋营养健康。有时母亲到丽江做客串亲,亲戚们相邀住家一两晚,总不应允,说是家中一群畜禽等着她喂养,忙着回家。母亲还伺弄两块菜地,每个时节,翻地播种浇水,理垄压茬除草,一切都是依时有序,精耕细作,一年四季,菜地里或碧绿或青红或葱翠,从不间断。每回老家,返回时后备箱里必装着母亲为我们准备的有机绿色的肉蛋菜蔬。

  在单位上班时间长了,有时会产生倦怠情绪,在休息日回老家小住是治疗倦怠的好办法。听听父母的叮嘱,感受他们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心就会平静下来,对生活对工作的消极态度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或许是“身教胜于言传”罢。

  研制量子通信、蛟龙潜海、大学授课等工作的人,当然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是无尚荣光的劳动,但在社会生活中自食其力、安分守己、操守勤劳的普通劳动人民,同样值得我们敬重。

  仍以领袖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收文。(和章志)